改造故事 | 一封寄不出的家书
2024-04-05 15:50
来源:广西壮族自治区监狱管理局
柳絮纷飞花争艳,草长莺飞又清明。
纸笺寄哀思,垂泪念亲恩。一封寄不出的家书,句句深情的文字,浸润着,对亲人无尽的思念。
您离开我已是第10个年头,10年,对您的思念,并未随着时间流逝而淡化。
……
“给母亲写封信吧!把想说的话都写上!”清明前夕,钦州监狱三监区黄警官语重心长的一句话,让罪犯王某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和忏悔。
此前,在注意到罪犯王某改造状态有些消沉后,黄警官多次找王某进行谈心谈话,及时关注他的思想动态。结合清明这个特殊的节日,黄警官根据罪犯王某的个人原生家庭情况、改造表现、心理档案监测等实际,决定通过家书的形式,鼓励其给去世的母亲写一封信,构建起他的自信,提高改造积极性。
王某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,是家中独子,父母对其宠爱有加。后来,母亲因病去世,父亲忙于工作无暇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,久而久之,便养成武断好斗的个性,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。
入狱后,王某并没有忏悔反思,反而因为刑期长,抱着“破罐子破摔”心态抗拒改造,经常违反监规纪律,顶撞警官。如何把这个“顽石”教育转化,成了监区警察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。
“王某性格顽固,脾气暴躁,冲动易怒……”监区领导和直管警察认真分析研究,为其制定针对性教育转化方案,决定先动之以情,晓之以理,取得其对监区警察的信任,让其放下思想包袱,打开心结。
监区警察一次又一次的谈心谈话,逐步取得王某的信任。经过监区的共同努力和教育攻坚,王某逐渐端正改造态度,重新树立改造目标,从最初的消极改造变成了主动接受改造。
对于王某的改变,黄警官看在眼里,很是欣慰。
信中,王某写到:
以前,每年的清明节我都和父亲一起,到您的坟前坐一坐,点一炉香,烧点纸钱。但那时的我,几乎不说话。
我常常幻想,如果你尚在人世,我的生活会有怎样的不同?我总是把什么事都藏在心里,默默流泪……
妈妈,我为之前的行为感到悔恨,悔恨我自己暴戾的性格走上了犯罪的道路,悔恨我没有早点长大,好好去爱您!过错已犯,我会好好改造,我也很幸运,在这里得到了黄警官他们的教育引导,唤醒了自己泯灭的良知……
笔终,信纸上已是深深的泪痕,王某在结尾写到:我亲爱的妈妈,您在天堂过得好吗?我已经2555天未见您的身影,未听见您的声音,那个疼我入骨、彼此牵挂、知冷知热的您,相见只能在梦里。我亲爱的妈妈,我只能接受了您再也回不来的事实,待我积极改造出狱后,再去坟前好好看看您!
王某小心翼翼地把信装进信封,满是遗憾地说道:“警官,这封信再也寄不出去了!”
“这封信,我们替你母亲收着,等你完成改造,尽早回去告诉她!”黄警官轻拍王某的肩膀说道。
这是一封家书,也是一张成绩单。
长期以来,钦州监狱始终坚持“惩罚与改造相结合,以改造人为宗旨”的工作方针,不断拓宽教育改造罪犯的途径和方法,帮助罪犯树立正确的改造意识、坚定改造信心,走好回归之路,从而不断提升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质量。
来源:钦州监狱
编辑:刘杨威
校对:倪 哲
一审:范小香、倪小兰、童团结
二审:孔 莉
终审:黄 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