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久的分别,熟悉却又模糊的脸,从云南宣威,到广西钦州,整整870公里,这一场期盼已久、跨越山海的会见,对于张某而言,等得太久……
在钦州监狱努力协调下,中秋节前的一天,三监区罪犯张某如愿以偿,见到千里而来的家人,为了这一刻,他足足等了6年。
张某今年36岁,云南宣威人,来到监狱服刑后,因远隔千里,且心怀愧疚,几乎断了与亲属的联系,情绪日益暴躁,时常不服从警察管理,与其他罪犯发生冲突……
监区时刻关注张某的表现,管教警察多次对张某进行教育谈话,但他依然我行我素。经过分析研判,监区决定转换思路,多措并举对其进行教育疏导。
监区领导、管教警察从张某的日常改造生活入手,定期与他谈心谈话,鼓励他积极参加各类文化教育活动……在监区持续不断地教育引导和规范管理下,张某的思想逐渐稳定了下来,慢慢重拾改造信心。
通过长期对张某的谈心谈话教育,管教警察了解到,张某改造状态向好的重要原因,是为了争取获得与家人会见的机会。但张某也有顾虑,认为自己愧对家人,父母对其深感失望,加之远隔千里,他们可能不会来会见。
为了更好地巩固改造效果,监区积极联系张某家人,极力促成他们来监狱参加亲情帮教活动。
管教警察第一次拨通张某父母的电话时,他们直言儿子不争气,便气愤地挂断了电话。之后,警察多次拨打电话,对方也始终不接,张某的亲情帮教工作因此受阻。
在谈心谈话过程中,管教警察得知张某平时都是写信与哥哥交流沟通,于是便决定先联系其哥哥,让其哥哥做好父母的思想疏导工作。经过努力,管教警察终于再次拨通了张某父母的电话,并耐心地向他们介绍张某的生活、学习以及改造情况。
“他也有给你们写信,只不过都没敢寄出……”
“通过教育改造,他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,也希望你们能给他一次机会,见证他的新生。”
……
经过管教警察的耐心沟通,张某的父母终于决定前来会见。得知这一消息的张某,十分感激监区警察的关心和帮助。
亲情帮教活动这天,张某见到前来探视的家人,热泪盈眶,这一刻,他释放着无数的思念,与阔别已久的母亲久久拥抱。
钦州监狱不断强化教育改造职能,积极探索“社会包容”“家庭接纳”“多方参与”的多元化教育改造模式,通过“一封家书”“一次会见”等,充分发挥亲情帮教的作用,实现教育改造质量不断提升,助推监狱工作再上新台阶。
来源:钦州监狱
编辑:黎毅浩
校对:文少涛、刘杨威
一审:范小香、倪小兰、童团结
二审:孔 莉
终审:黄 捷
文件下载:
关联文件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