页面
配色
辅助线
重置
  •  广西壮族自治区监狱管理局网站
  •  广西壮族自治区监狱管理局网站
简体版|繁体版
支持IPv6
无障碍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专题专栏 > 历史专题 >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(已归档) > 优秀文化

【基层风采】一监区 | 致敬老前辈

2021-12-04 11:02     来源:广西壮族自治区监狱管理局     作者:黎塘监狱
分享 微信
头条
微博 空间 qq
【字体: 打印

致敬老前辈  

我们黎塘监狱建场初期(廖平农场)的老前辈,绝大多数都是从枪林弹雨中走出来的老革命。翻看黎塘监狱的历史,有一位老前辈的事迹让我印象最深刻他精彩的人生深深地震撼了我,他叫王有文。

王有文原名王福堂,出生在河北省邯郸地区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,从小就帮地主打长工,地主儿子经常无端挑事拿他穷开心。有一次,他忍无可忍就三拳两锤把地主儿子打翻在地。虽然他酣畅淋漓地出了一口气,但麻烦也随之而来。地主下令抓他,只能他跑到村外的玉米地躲了起来,饿了就吃生玉米,困了就天当帐、地当床,不敢回村。几天后,有一支扛枪的队伍从他躲藏的玉米地边浩浩荡荡地路过,饿得发昏的他不管三七二十一,冲出来就嚷着要跟队伍走。这一走,这个尝尽人间苦难的穷孩子,就踏上了革命的道路,踏上了为穷人打天下的风雨历程。

原来,这支队伍就是打赢了平型关大捷的党的队伍。此时,他们正遵照毛主席、中革军委的指示,奔赴山东开辟冀鲁豫抗日根据地。在部队里王福堂感受到了首长和同志们的关心和照顾,也感受到了革命队伍大家庭的温暖,与之前被村里的地主欺负形成了鲜明的反差,仿佛从地狱来到了人间!所以,他下定决心以部队为家,跟着共产党、毛主席向前走,不消灭剥削阶级决不收兵。在部队里,王福堂边打仗边学文化,懂得了许多革命的道理,让他这个目不识丁的苦孩子,很快就学会了读书看报。在首长的提议下,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王有文,寓意有文化的意思。

跟随着党的领导,王有文还参加了著名的平津战役,跟随四野南下两广。新中国成立后,王有文成了广西第二劳改大队一名光荣看押战俘的战士,成了我们黎塘监狱最早的老前辈。1952年廖平农场成立,他先后担任大队政治指导员和生产队队长。1954年黎湛铁路建成通车,他出任廖平农场第一任驻黎塘联络站的主任。

因为对党感恩,所以王有文老前辈对待工作兢兢业业、勤勤恳恳,辛勤耕耘廖平这片贫瘠的红土地。

1971 年,王老光荣离休。1984年,为革命奋斗了一辈子的王老前辈走完了自己光辉的一生,但是这个被廖平人尊称为“王老头”富有传奇色彩的老前辈在廖平留下的许多精彩片段并没有随风飘逝,至今仍被后人传颂!

1970年,在退休前一年,王有文依旧拿着他心爱的红缨枪巡逻看守着果林。可就当他走到相对偏远的地方时,看到几个游手好闲的村民在果园里偷果。王有文看到村民们的行为并没有大声粗暴地制止。他上前耐心地劝导,做他们的思想工作。可这几位村民仗着自己年轻力壮把王有文的劝导当作耳旁风,照样嬉笑偷果,甚至是将好的果子丢在地里,浪费粮食。王有文看到他们糟蹋辛苦种出来的果子,糟蹋国有资产感到非常生气。他举起手中的红缨枪,喊道:“预备用枪。”手持红缨枪,站成弓字步“前进,前进,前进。突起刺,杀!”标准规范的刺枪动作,强大的气场,将那几名村民震慑住了,他们拔腿就跑。即将退休的老人为了保护公家财产勇斗偷果贼,就犹如当年保卫根据地一样,容不得有半点损失,不但军人的本领没有变,革命的本色也没有变。

今年,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廖平农场成立70周年,我撰写此文,缅怀为建立新中国抛头颅、洒热血的革命先辈,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,一定能激励我监全体民警职工传承红色基因,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,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!



文稿:陈明科

编辑:陈琳

校核:陆宾荣

审核:兰信


文件下载:

关联文件: